誰才是醫療裡的「五等公民」?



前些日子,有位男子在深夜發生車禍被送到急診室,因為大腿骨折,院方安排隔天手術,但是患者不願等待而自行轉院。偏偏他轉到了更擁擠的醫院,反而在急診室待了兩天,都等不到開刀房,只好再度轉送到更遠的醫院處理。這個事件最後上了新聞頭版,鬧得沸沸揚揚。
這樣的事故在醫院急診室相當常見,每天都在上演。一般而言,急診手術會分成幾個等級,性命垂危的患者會立刻送開刀房處理;次緊急的手術則需要在幾個小時內進開刀房;沒有立即生命危險的手術優先順序就會擺在更後面。因為急診手術房很有限,所以等待急診刀的時間絕不是依照「先來後到」。舉例來說,閉鎖性骨折的患者雖然已經等了一整天,但是若臨時遇上顱內出血、性命垂危的患者,手術時間就會繼續往後順延。
在該事件中,頭一家醫院安排在幾個小時後動手術,是合理的處置,但是患者顯然很不滿意,才會自行轉院。
其實能夠在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之內完成手術,應該算是非常幸運的待遇。在臺灣,我們所擁有的是極為有效率的醫療,不只是急診手術,連常規手術都可以在數天或數周之內完成,這在全世界來講都是極為優異的成就。
放眼世界,富裕、先進的國家很多,但是說到醫療他們的國民其實都只是「五等公民」。
為何叫做「五等公民」呢?恰好就是「等門診」、「等急診」、「等檢查」、「等住院」、「等開刀」。
第一等:「等門診」
在臺灣要找到專科醫師非常容易,任何一種專科幾乎都能夠隨傳隨到。這種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便利在很多國家都是行不通的。

志志的醫界奇觀
查看全部網誌:《外科失樂園》 http://www.chihchih.net/
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ihchihworld
電子郵件:chihchihworld@gmail.com
著作:
2007《外科失樂園》平裝本出版社(筆名:小志志)
2012《刀下人間》時報文化出版
2012《醫療崩壞─沒有醫師救命的時代》貓頭鷹出版(合著)
2012《醫療崩壞─烏托邦的實現與幻滅》華成出版
2013《公主病,沒藥醫!》華成出版
2013《護理崩壞》貓頭鷹出版(合著)
2013《刀下人間》盛大文學出版(簡體版)
2013《臺灣的病人最幸福》臺灣商務出版
2013《玩命手術刀:外科史上的黑色幽默》商業周刊出版
2014《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貓頭鷹出版
2014《肚子裡的秘密》臺灣商務出版
2015《醫龍物語》活字文化
2015《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2》貓頭鷹出版
2015《圖解婦幼生活醫學:日常保健一看就懂》木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