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症狀不一定會胃痛!脹氣、易飽7大症狀、原因與用藥詳解

胃潰瘍的發生是由於胃黏膜的黏膜被胃液「破壞」的結果,這種情形在胃黏膜保護力降低的時候就會產生胃潰瘍。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曾耀儀 整理2025-03-20

胃潰瘍是什麼?
胃潰瘍有什麼徵兆?
胃潰瘍症狀與併發症
胃潰瘍原因
怎麼檢查胃潰瘍?
胃潰瘍如何治療?
胃潰瘍飲食原則
胃潰瘍會自己好嗎?

{DS}

在台灣消化性潰瘍的盛行率約10%,其中胃潰瘍就佔了一半,也就是說每一百個人就有五個人受胃潰瘍所苦。胃潰瘍的症狀有哪些?會自己好嗎?飲食怎麼吃?如何檢查與治療?以下為您完整說明。

胃潰瘍是什麼?

胃潰瘍(Stomach ulcer)的發生是由於胃黏膜的黏膜被胃液「破壞」的結果,這種情形在胃黏膜保護力降低的時候就會產生胃潰瘍。初期常不易察覺,可從輕微的不適,如消化不良、上腹悶悶感、打嗝,到進一步的上腹痛、噁心、嘔吐等表現,影響著日常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不只是吃太快!「這類食物」吃太多當心害消化不良、手腳冰冷...教你3方法解決消化不良

胃潰瘍有什麼徵兆?

當你在飯後一個小時之後,感覺上腹部有燒灼樣的疼痛或者鈍痛,然後自己會慢慢減輕,這就是典型的胃潰瘍症狀。此外,假如:常常感覺到饑餓、胃部不舒服、胃部飽脹、噯氣、反酸等,都要考慮是否胃黏膜已經出現潰瘍。

胃潰瘍症狀與併發症

新竹臺大分院說明,胃潰瘍初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也沒有特異性,比如:

  • 上腹部悶悶的。
  • 吃一點東西就覺得飽。
  • 更嚴重一點會上腹痛,尤其是吃完東西過後半小時到一小時疼痛會更加明顯。
  • 少部分人腹部疼痛會轉移到右上或左上的肋骨下緣。
  • 可能伴隨噁心反胃、上腹灼熱感、甚至是嘔吐。

延伸閱讀:不只碳酸飲料,害你脹氣的NG食物:花椰菜、香蕉、玉米都上榜!快速消脹氣3方法一次公開

雖然這類疼痛會隨時間緩解,但經常發生的話也是會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而且若持續不治療的話,也會有更加嚴重的併發症,如下列三種:

  • 出血:可能導致解血便、吐血、吐咖啡色液體。
  • 胃出口阻塞:嚴重的潰瘍會讓胃和十二指腸的交接處–幽門,因腫脹變形或纖維化而狹窄,食物難以通過就造成更加嚴重的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胃脹氣、體重減輕。
  • 胃穿孔:如果發生胃穿孔的話,通常會有立即性的腹部劇痛、整個腹部肌肉僵硬、心跳加速、發燒,這是一種腹部急症,需要立刻就醫以及評估緊急手術的必要,嚴重的話會發生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胃潰瘍原因

胃潰瘍是保護因子減弱,也就是胃的黏膜抵抗力降低所造成,好發於40歲到60歲大鈞診所大川診所以下整理胃潰瘍的7大原因:

  • 家族史
  • 胃酸分泌太多
  • 長期吸煙和飲用濃茶
  • 飲食欠缺規律,常出現在醫生、司機等職業
  • 精神因素,如精神緊張或憂慮、多愁善感
  • 長期飲用酒精或長期服用阿斯匹林、皮質類固醇等藥物

怎麼檢查胃潰瘍?

檢查胃潰瘍的方法有很多種,其準確度也各有不同。台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以下介紹5種。

檢查方法

說明

內視鏡檢查法

為最常用的方法,診斷準確率可達95%以上;不但能診斷出潰瘍的程度、位置,同時可做切片檢查,亦可應用在治療上,例如:內視鏡止血。

上消化道鋇劑X光檢查

準確率達80~90%,由X光片亦可鑑別潰瘍良性或惡性,但準確度較內視鏡差。胃鏡檢查廣泛運用後,鋇劑X光檢查已較少採用。

細胞學檢查法

可診斷出經胃鏡取出的病體組織是否有癌細胞存在,準確率達85%以上。

胃液分析法

可檢查胃酸分泌是否為正常,但無法鑑別有無潰瘍。

內視鏡超音波檢查

此法較新,不但能診斷潰瘍,亦可用於惡性腫瘤診斷,但無法像內視鏡般直接治療出血部位。

胃潰瘍如何治療?

根據臺大醫院電子報,通常幽門桿菌感染及使用消炎止痛藥是導致胃潰瘍最常見的兩種病因,治療方式以下分為幾大面向說明。

藥物治療

質子幫浦抑制劑是目前治療消化性潰瘍最佳的藥物,治療的療程一般而言在1到4個月 左右。在出血的患者,急性期通常以針劑治療為主,但在經內視鏡有效止血後,可以改為口服劑型。其他替代的藥物包括H2-阻斷劑等。

治療幽門桿菌

幽門桿菌感染及消炎止痛藥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二種病因,因此若有幽門桿菌感染則需要接受幽門桿菌之根除治療。若未接受此項治療,有大約50%之後會有潰瘍復發的可能性,而若能成功根除幽門桿菌,則潰瘍的復發率可以降低到10%以下。若是因服用消炎止痛藥所導致的消化性潰瘍,則之後應該避免服用這些藥物,若真的需要使用此類藥物,則應該由醫師開具較不會導致消化性潰瘍的消炎止痛藥,同時可考慮給予質子幫浦抑制劑以避免潰瘍之復發。

內視鏡追蹤檢查

由於部分的胃潰瘍為惡性潰瘍(胃癌),有些惡性潰瘍在初次的胃鏡切片中無法確認為胃癌,因此建議胃潰瘍的患者在治療後應接受胃鏡追蹤檢查,以確認胃潰瘍已完全癒合,若仍未癒合,建議應接受胃切片檢查以及後續之胃鏡追蹤,直到確認潰瘍完全癒合。

胃潰瘍飲食原則

胃潰瘍飲食怎麼吃?只能吃粥、白吐司?錯!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整理以下5大飲食原則,提供給胃潰瘍者作為參考:

  • 原則一:吃飯要定食定量。
  • 原則二:進食要細嚼慢嚥,且心情要放鬆, 飯後略作休息再開始工作。
  • 原則三:少量多餐。除三餐外,並於上、下 午、睡前各加一次點心。
  • 原則四:食用「溫和飲食」,可減少消化性潰瘍或胃炎病人消化系統的負擔,使其有足夠的休息;並提供充分的營養,幫助病人早日康復。
  • 原則五:每餐由六大類食物中廣泛的攝取各種食物,以獲得均衡的營養,不要純吃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所謂「溫和飲食」,是一種無刺激性,含低纖維質,易於消化且具有足夠營養的飲食。說明如下:

溫和飲食介紹

無刺激性

不會促使胃液分泌或是胃黏膜組織受到損傷的食物。

低纖維質

纖維質大都來自於植物性的食物,在人體中不易被消化吸收,如:殼類的麩皮、水果的皮及種子、豆類的外皮、蔬菜中的粗組織等,這些比較粗糙的物質,容易使腸胃受損,應該避免攝食。但若口腔、牙齒健全的人,能夠充分咀嚼食物,並與唾液完全混合,則並不需要完全限制不吃。

易於消化

除了纖維質不易消化之外,一些動物的筋和膠也不易消化。烹調的方法也很重要,蒸、煮、燉、糊泥狀的食物,比較容易消化。煎、烤及油炸的食物較不易消化。

足夠的營養

雖然因為疾病的關係,在飲食上有所調整,但所供給的營養素一定要足夠,在飲食攝取上仍以六大類食物為主,儘可能廣泛的選擇各種食物,以獲得各類營養素。

延伸閱讀:吃高麗菜顧胃?其實「胃潰瘍」的人不能吃!一表整理「胃潰瘍宜忌10大類食物」加速康復、預防復發

胃潰瘍會自己好嗎?

李婉萍營養師說明,假使潰瘍的傷口很微小、幾乎沒什麼症狀,或許是可以自行癒合的。不過,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罹患胃潰瘍仍需要數週不等的時間來進行治療。對於已經出現不適症狀的胃潰瘍,一般不必動手術就能治療並痊癒;但要是未經及時且正確的處置,將可能出現惡化,導致其他健康問題。

參考資料:新竹臺大分院外科部大鈞診所大川診所新北市藥師公會台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李婉萍營養師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