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起嬰兒猝死可預防!趴睡、同床、用枕頭全上榜...國健署示警「5大NG行為」別做

研究顯示,趴睡是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1歲以下嬰兒因趴睡窒息的憾事時有所聞。國健署昨(17)日指出,研究顯示,趴睡是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為了降低窒息與猝死的風險,建議一歲以下嬰兒應仰睡入眠,並提醒家長、照顧者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不可忽視安全睡眠環境的重要性,以降低與睡眠相關的死亡風險。
台灣嬰兒猝死最大禍首曝!錯誤睡姿及環境恐害命
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是國內嬰兒十大死因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六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回溯分析結果報告(111-112年回溯個案),參考美國疾管署與兒科醫學會對「猝死」的分類定義,區分度及中度可預防性猝死個案。
其中,43位個案被歸類為高度可預防性猝死相關,而這43個可預防性猝死個案包括8位與睡姿(側睡、趴睡)相關及35位與環境相關,且報告資料中明確提及「窒息」或「呼吸道阻塞」或「遮蔽口鼻」之物件或人。另外,41位個案被歸類為中度可預防性猝死相關,包含4位與睡姿相關及37位與環境相關,且報告資料提及不安全睡眠環境因素,如:同床、枕頭、軟床、護欄、棉被、凌亂環境、嗆奶。
國健署表示,報告指出其中有25位提及與家長同床。因此,國健署提醒,家長、照顧者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重視寶寶安全睡眠環境,以降低與睡眠相關的死亡風險。
預防嬰兒猝死!國健署籲5大NG行為不要做
國健署提醒,照顧一歲以下寶寶應注意餵奶時或剛喝完奶,不應讓寶寶立即躺平或趴睡於大人身上,以防溢奶、吐奶導致窒息的風險,建議餵奶後輕拍背部幫助排氣,並隨時留意寶寶狀況。此外,家長、照顧者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照顧1歲以下寶寶應避免以下5種NG行為:
- 寶寶「不趴睡」:1歲以下的寶寶必須仰睡。因為趴睡及側睡都不安全,趴睡較容易壓迫寶寶口鼻造成窒息危險;側睡則可能一個小動作轉成趴睡。
- 寶寶「不用枕」:坊間流傳的塑頭形枕頭及增高墊,以及商家標榜的「透氣枕頭」等,皆不建議使用。1歲以下的寶寶,是不需要使用任何枕頭。
- 嬰兒床「不鬆軟」:嬰兒床不放置任何的鬆軟物件,如填充玩具、防撞護墊等,因為防撞護墊若沒有穩固,可能倒塌,遮住寶寶口鼻,造成窒息風險。
- 睡眠環境「不悶熱」:避免環境過熱或過度包裹寶寶,並保持環境通風和溫度適中。
- 與寶寶「不同床」:建議與寶寶同室但不同床,給寶寶一個獨立的床位,就算是多胞胎也建議同室不同床。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