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檢查發現胃息肉,要切除嗎?醫公開3種「息肉類型」:多為良性,但這種竟有癌化風險

成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蘇炳睿表示,建議胃癌高風險族群每年定期接受「胃鏡檢查」,一旦發現腸化生、分化不良或腺瘤性息肉應即時處理與追蹤。
胃癌早期無症狀 晚期存活率低
胃息肉多數為良性 部分具有癌化風險
胃息肉與胃癌的關聯性
幽門螺旋桿菌 隱形的致癌因子
胃息肉要不要切?
胃癌高風險族群該如何因應?
飲食與生活習慣的預防策略
{DS}
在台灣的健檢報告上,「胃息肉」三個字對不少人而言似乎既陌生又令人焦慮。它意味著什麼?是否會變成癌症?又該怎麼處理?加上胃癌在台灣雖發生率不高,卻因診斷多為晚期而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使得每個胃部異常都被放大關注。以下就由成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蘇炳睿,帶您認識胃息肉與胃癌之間的關係。
胃癌早期無症狀 晚期存活率低
根據成功大學醫院近年統計資料,該院每年診斷約120到150位胃癌患者,其中能夠接受手術者僅約50至60位。原因在於,多數病患發現時已為第四期癌症,癌細胞已轉移,無法進行有效手術治療。以台灣整體情況來看,晚期胃癌占比極高,而早期胃癌因幾乎無症狀,難以察覺,導致篩檢意識與政策規劃未能及時跟上。
臨床數據也顯示,第一期胃癌若能及早發現並手術切除,其三年存活率可達97%;然而一旦進展到第三期,存活率迅速下降至35%左右。第四期胃癌的存活率甚至低至20%以下。
胃息肉多數為良性 部分具有癌化風險
在胃鏡檢查中,胃息肉是一種常見的異常發現。息肉是胃黏膜層上長出來的小突起,雖多數為良性,但部分類型息肉具有癌變潛力。
胃息肉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1. 過度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多與慢性胃炎有關,癌化機率低。
2. 發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因長期黏膜受刺激發炎形成,也不太容易惡變。
3. 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需特別警惕,因其本身即屬癌前病變,極有可能演變成胃癌。
其中,腺瘤性息肉是臨床最關注的類型,一經發現多建議立即切除。雖然此類息肉並非癌症,但其病理型態與胃癌相近,是通往惡性腫瘤的潛在起點。
胃息肉與胃癌的關聯性
雖然並非所有息肉都會癌變,但胃癌的發展常伴隨著黏膜病變、腸化生與分化不良的歷程。當胃部長期發炎,特別是幽門螺旋桿菌持續感染,黏膜細胞會受到反覆刺激而逐漸產生病變。
腸化生是胃黏膜細胞變得類似小腸型態的過程,代表胃部環境已不再正常;若進一步發展為「分化不良」,尤其是重度分化不良,將有高度風險在數月內轉化為早期胃癌。
因此,息肉的存在常常不應單獨解讀,而是作為整體胃黏膜健康狀況的指標。當健檢報告顯示有腺瘤性息肉、腸化生或重度分化不良時,應採取積極介入與追蹤策略,以預防胃癌的發生。
幽門螺旋桿菌 隱形的致癌因子
在眾多胃部疾病風險因子中,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無疑是影響最深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球有80%的慢性胃炎患者與此菌感染有關,而胃癌患者中亦有極高比例曾感染過此菌。
目前台灣多數醫療院所會在胃鏡檢查時同時進行幽門桿菌檢測,若呈陽性,會建議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與抗生素合併治療,進行根除療程。殺菌成功後仍須持續追蹤胃部黏膜變化,避免殘留病變惡化。
胃息肉要不要切?
對於發現胃息肉的患者來說,最常見的疑問即為「到底需不需要切除?」要根據息肉的型態、大小、位置與病理報告而定:
- 若為「腺瘤性息肉」,即使無症狀,也建議切除。
- 若為「增生性或發炎性息肉」且體積小、未變化,可選擇追蹤觀察。
- 息肉過大(大於2公分)或形態異常,需進一步切片化驗。
目前多數胃息肉可在胃鏡檢查下直接以內視鏡手術移除,無需住院,也不需開腹手術,是相對安全有效的處置方式。
胃癌高風險族群該如何因應?
根據臨床觀察,有胃癌家族史者、年齡超過50歲者、曾有腸化生或分化不良紀錄者、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飲食偏好重鹹、醃漬、高溫食物者、有吸菸與酗酒習慣等族群較易發展為胃癌,應提高健康警覺。
建議這些族群每年定期接受「胃鏡檢查」,一旦發現腸化生、分化不良或腺瘤性息肉應即時處理與追蹤。
飲食與生活習慣的預防策略
除了醫療檢查與治療,預防胃癌與胃息肉的日常管理同樣重要,如避免食用隔夜菜與反覆加熱湯品,減少亞硝酸鹽產生;均衡飲食、低鹽多蔬果,維持胃黏膜健康;戒除菸酒,降低胃黏膜受損機率;定期運動與管理壓力,提升免疫力與自癒能力。
最後也提醒民眾,胃息肉不是胃癌,但它可能是通往胃癌的一步。從健檢紅字中讀懂身體警訊,是每個人都該學會的健康素養。透過正確的知識、及早的檢查與適當的治療,每個人都有機會遠離胃癌風險,守住胃部健康。當我們不再忽略「小病徵」,也就多了一分預防大病的可能。
延伸閱讀:隔夜菜、反覆加熱食物都是「胃癌」風險因子!想及早發現癌變,醫師告訴你「1篩檢」的重要性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奇美醫院畢業後一年訓練醫師、成大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住院醫師、成大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總醫師、日本藤田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管外科臨床研修醫師
現任:成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
專長:消化系外科手術(肝膽胰脾、胃腸與大腸)、腹腔鏡微創手術(肝膽胰脾、胃腸與大腸)、單孔腹腔鏡手術(膽囊切除、闌尾切除)、疝氣手術、腹部急症手術與術後照護師
責任編輯:陳宛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