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易心浮氣躁!藥師教「立夏」養生秘訣:多吃「酸味、紅色食材」生津止渴、助養心

立夏節氣後,天氣逐漸轉熱,晝長夜短,易使人心浮氣躁。《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到夏季養生應要「使志無怒」,不輕易動怒,盡量維持心情平和舒暢,以避免心火過於旺盛傷心神。(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林勻熙 整理2025-05-02

國人心血管健康問題日益嚴峻!根據112年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分別為國人死因第2名及第4名,且國人死於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慢性病人數計6萬8,000人,超越癌症死亡人數5萬3,000人,健保每年「三高」相關疾病醫療支出高達1,700億元。對此,專家呼籲預防勝於治療,把握「立夏」養心好時機。

夏季火氣旺傷心神!把握「立夏」養心好時機

2025年5月5日是立夏節氣,氣候逐漸轉熱,晝長夜短,容易使人心浮氣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陳安青指出,《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到夏季養生應要「使志無怒」,不輕易動怒,盡量維持心情平和舒暢,以避免心火過於旺盛傷心神。

然而,夏季氣溫高漲,許多人選擇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或在烈日當空時進行劇烈運動,大汗淋漓,兩者皆非理想養生之道。中醫強調夏季養生「使氣得洩」,適度流汗有助排出體內暑熱、調節陰陽,但若出汗過多,反而容易耗氣傷陰。建議可選擇散步、太極、慢跑等溫和運動方式,並在運動過後補充水分

陳安青說,中醫認為「春養肝、夏護心、秋養肺、冬補腎,四季養脾胃」。根據陰陽五行五臟與五色的對應,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而心臟對應紅色,紅色入心,可多補充紅色的食物。至於,夏天流汗較多時,酸味食物具有收斂的特性,適當吃酸能預防流汗過多,生津止渴。例如:夏天盛產的桑葚、紅西瓜、紅棗、番茄等,都是養心好食材。

暴飲暴食後腸胃負擔大 「山楂」助消化、防心血管疾病

5月除了迎來立夏,亦有母親節、端午節等聚餐時機,尤其端午習俗美味的粽子更是不可少。節慶期間民眾難免大魚大肉,但要特助注意飲食勿過量,以免造成胃部飽脹消化不良等腸胃道症狀。陳安青建議,喝一杯山楂茶或仙楂餅,有助消食除油解膩。

山楂為俗稱的仙楂,屬於薔薇科植物山里紅的乾燥果實。陳安青進一步說明,山楂性微溫,味酸甘,入脾、胃、肝三經,以中醫以形補形的概念,山楂中空與血管相似,因此有助血管運行。另外,山楂能刺激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加強燃脂和提高消化速度,中醫常用於治療胃病、心血管疾病。

陳安青提醒,山楂最被熟悉是製成花形狀的仙楂糖,需注意若是甜度較高的山楂糖就不能吃太多。若想達到消食化瘀的功效,最好是山楂乾以熱水沖煮效果最好,並建議胃酸過多、胃潰瘍或腸胃功能較弱者,避免空腹或大量食用山楂,以免引起不適。

資料提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延伸閱讀】
立夏要「養心」!避免失眠、便秘,吃「紅色、酸苦」食物去濕氣、恢復元氣
多汗疲勞、四肢無力...別讓暑熱害你「上火」!家庭醫師教你:「立夏」這樣吃,除煩解暑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