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初期症狀有哪些?多久會有懷孕前兆?懷孕初期症狀及注意事項

驗孕棒、驗孕試紙或驗孕卡為常見的驗孕方法之一,其原理為透過偵測尿液中「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hCG)」濃度來判斷是否懷孕,適合在月經遲來1~2週時使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懷孕初期從第幾週開始?
懷孕初期症狀有哪些?
如何確定懷孕?4檢驗方式
懷孕初期注意事項與禁忌
懷孕初期飲食重點
懷孕初期該補什麼營養?
懷孕初期出血是流產嗎?
Q:懷孕初期可以同房嗎?
Q:懷孕初期可以運動嗎?
Q:懷孕初期可以染髮或做美甲嗎?
{DS}
懷孕初期是孕媽咪生命中最重要也最關鍵的時刻之一。從胚胎著床、荷爾蒙變化,到身體不適與情緒波動,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影響胎兒的健康發展。一文帶您了解懷孕初期常見症狀、注意事項、飲食營養與禁忌,以及產檢時程與高風險徵兆,幫助準媽媽安心度過孕期第一階段。
懷孕初期從第幾週開始?
懷孕初期是指從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起算,到第12週結束的這段期間,約為懷孕的前三個月(第一孕期)。這時胚胎剛剛著床,器官正在迅速發育,因此被認為是胎兒發展最關鍵的階段之一。根據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網站資料以下整理懷孕初期週數劃分:
- 懷孕第一週:備孕期,避免進行節食減重,均衡攝取六大類的營養,可選擇天然的食品,減少高油脂、高熱量的飲食、避免煙燻加工的食物等。另外,備孕前三個月到懷孕早期需多補充含有葉酸食物,可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
- 懷孕第二週:孕期第2週後期及孕期第3週前期為排卵期,可留意BMI是否符合標準,利用飲食及運動來調整,幫自己打造好孕體質。另外,有貧血問題者可從備孕階段開始補鐵,建議每日攝取量15毫克,以及攝取維生素C幫助鐵質吸收。
- 懷孕第三週:排卵期,把握這段時間行房可大幅提升懷孕機率。此時,身體不會出現任何變化,也無法透過超音波看到受精卵。此時,飲食一樣留意均衡飲食,並可視個人身體狀況補充鐵質、鈣質及蛋白質。
- 懷孕第四週:子宮開始增厚,胚胎在子宮著床。多數人在此階段無明顯身體變化,少數人則可能在受精卵著床時會出現出血現象,如顏色很淺、點狀少量的出血。
- 懷孕第五週:胚胎在子宮內形成胚囊,多數人會在此週發現月經沒來,加上受孕後體內產生大量荷爾蒙,逐漸出現噁心、想吐、乳房脹痛、疲累、情緒起伏大的懷孕前兆。
- 懷孕第六週:明顯查覺身體變化,驗孕可明確看見二條線。出現孕早期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胃部不舒服以及乳房脹痛的症狀,另外,可能會感到容易疲累、便秘、情緒改變等等。
- 懷孕第七週:孕吐、乳房壓痛、疲累、暈眩感仍持續。由於子宮壓迫膀胱,此階段可能開始會有頻尿、尿急的困擾。
- 懷孕第八週:子宮頸變軟、子宮持續增大,可能會有腹部、骨盆不適或拉扯感。腹部可能稍稍隆起,並感到胸部逐漸脹大。
- 懷孕第九週:胸部脹大、敏感,情緒容易焦躁不安,脹氣或孕吐情況仍持續。10週前流產機率較高,建議避免過度勞累,運動可選擇散步、游泳、孕婦瑜伽、有氧體操、慢跑等較為溫和的運動。若有重訓習慣者建議孕初期先暫緩,可等滿3個月再依狀況開始。
- 懷孕第十週:孕吐情況逐漸緩減,胃口增加,此階段要留意體重快速增加。另有部分人會因為孕期荷爾蒙變化的影響,皮膚黑色素加重,如:痣、斑點、乳頭顏色加深。此時,也因為荷爾蒙的關係會較容易疲倦。
- 懷孕第十一週:膚況出現變化,如長青春痘、粉刺,或是皮膚敏感。另外,從胸線下方到肚臍會慢慢出現一條顏色偏深的線,乳頭及乳暈的顏色也會再加深。 因為荷爾蒙的影響,可能會有分泌物增加的狀況。
- 懷孕第十二週:腹部出現一條明顯的妊娠中線,孕吐症狀逐漸減緩。此時,可開始準備產檢時程規劃。
懷孕初期症狀有哪些?
每位女性的懷孕初期症狀不盡相同,但以下是最常見的反應,若有下列狀況,建議使用驗孕棒或就醫確認是否懷孕。常見懷孕初期症狀:
- 月經遲來:最明顯的初期懷孕徵兆之一。
- 乳房脹痛、變敏感:受到荷爾蒙影響,乳腺開始發展。
- 噁心、嘔吐(孕吐):常發生於早晨,也稱為「晨吐」。
- 疲倦、嗜睡:黃體素分泌增加,導致體力下降。
- 頻尿:子宮壓迫膀胱所致。
- 體溫升高:基礎體溫持續偏高。
- 味覺與嗅覺改變:對氣味敏感、食物口味改變。
- 輕微出血或著床出血:有時會被誤認為月經。
- 情緒波動大:荷爾蒙起伏使情緒容易焦躁或低落。
如何確定懷孕?4檢驗方式
當月經遲遲未來報到,很多人會懷疑是否懷孕。此時除了觀察身體是否出現懷孕初期症狀,也可以透過科學方式確認懷孕與否。目前常見的驗孕方法包括:驗尿、抽血、超音波檢查等,以下整理說明:
- 尿液檢測:可至藥局購買驗孕棒、驗孕試紙或驗孕卡,或至醫療院所進行驗尿檢測,適合在月經遲來1~2週時使用,大多可在數分鐘內能顯示結果。其原理為透過偵測尿液中「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hCG)」濃度來判斷是否懷孕。當受精卵成功著床,hCG濃度會逐漸升高,多數驗孕產品可偵測到此變化,準確率可達九成以上,若搭配晨尿使用,靈敏度更高。
- 抽血驗孕:經醫師評估後開立檢驗單,由抽血檢測血液中的hCG濃度。此方式可在受孕後約12~16天進行,數小時內即可得知結果。其原理與尿液檢測相同,抽血也是檢測hCG濃度。優點在於能夠更早、更精準地確認是否懷孕,特別適用於早期驗孕、評估子宮外孕風險,或當驗尿陽性但超音波未見胚胎時進一步確認懷孕狀況。
- 腹部超音波:由醫師操作,適合受孕後約21天(約懷孕5~6週)進行,可立即得知結果。腹部超音波透過聲波在體內反射,經由腹部觀察子宮內狀況,可確認是否懷孕及胚胎著床位置。若尚無法清楚看見胚胎,醫師可能會改以陰道超音波檢查。
- 陰道超音波:由醫師進行內診,將超音波探頭置入陰道,適合受孕後約18~24天使用。由於陰道超音波能貼近子宮內部結構,影像解析度更高,能更早、更清楚看見胚胎與著床情況。當腹部超音波影像不明確時,通常會採用陰道超音波輔助診斷。
懷孕初期注意事項與禁忌
懷孕初期是胚胎形成與分化的關鍵期,準媽媽必須更加小心生活細節。飲食及生活習慣可多加留意以下幾點:
- 少吃生食以防寄生蟲感染
- 減少食用含汞魚類,避免胎兒神經發育受影響
- 補充葉酸,孕初期每日補充400微克葉酸
- 攝取均衡營養,包括蛋白質、鐵質、鈣質與維生素C等
- 避免菸酒與咖啡因過量
- 適度運動,可進行瑜伽、散步、游泳等低強度活動
- 遠離毒物與輻射源,如清潔劑、農藥、X光等
- 充分休息,避免熬夜與過度勞累
- 懷孕初期,情緒波動應與伴侶好好溝通,而伴侶應給予心理支持,或可加入孕婦社群,透過其他媽媽的經驗分享、獲取支持,減少孤單與焦慮感
懷孕初期飲食重點
飲食是孕期健康的基石。懷孕初期的飲食重點在於穩定血糖、增加葉酸與鐵質攝取、避免有害食材。建議避開生冷或未煮熟的肉類與蛋品、留意咖啡因攝取量、避免飲酒以及少食加工食品及添加人工色素、反式脂肪等。懷孕期間可多吃以下五種食物:
- 深綠色蔬菜:如菠菜、地瓜葉等,富含葉酸與鐵
- 全穀類:如糙米、燕麥,提供膳食纖維,避免便秘
- 蛋白質來源:如豆腐、雞胸肉、鮭魚,胎兒細胞發育必須
- 堅果與乳製品:補鈣與優質脂肪
- 含鐵水果:奇異果、芭樂、黑棗
懷孕初期該補什麼營養?
國健署表示,準備懷孕或正在懷孕的婦女要特別注意葉酸、碘、鐵的攝取,建議婦女在孕期建立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有益寶寶健康出生及成長。國健署提供孕婦營養素攝取建議如下:
- 補「葉酸」助胎兒腦部中樞神經發展:育齡婦女及準備懷孕婦女,可在準備階段每日攝取400微克,懷孕期間每日攝取600微克。常見富含葉酸的天然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豆製品、肝臟等。
- 補「碘」防流產、發育遲緩:建議育齡婦女每日可攝取140微克碘,懷孕期間對碘的需求增加,建議每日攝取200微克碘。平常烹飪時選用加碘鹽;另外,適量攝取碘含量較豐富的天然食物,如海帶及海藻等。但甲狀腺病人應諮詢相關醫師意見。
- 補「鐵」防早產及貧血:育齡婦女及懷孕婦女每日建議攝取鐵量為15毫克,至懷孕第3期婦女則應增加每日攝取量至45毫克。鐵質豐富的食物包括紅肉、深綠色蔬菜、豆類(豆干、豆腐)等。
除上述外,國健署提醒準備或正在懷孕的婦女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並選擇天然食物,而非單一營養素或礦物質補充劑。如有需要,建議洽詢營養師改善飲食,或可在醫師處方指導下,補充孕婦專用的補充品。
懷孕初期出血是流產嗎?
懷孕初期出現「少量咖啡色或粉紅色分泌物」有可能是著床出血,屬於正常現象。但若出血量多、顏色鮮紅,或伴隨劇烈腹痛,可能是先兆流產、子宮外孕、葡萄胎等警訊,應立即就醫。建議出現以下症狀,儘速就醫檢查
- 出血持續超過2天
- 出血同時伴有腹痛、下背痛
- 噁心嘔吐嚴重無法進食
- 突然高燒或發冷
另有統計,約有15%~20%的懷孕會在第一孕期自然流產,尤其是染色體異常、子宮環境不良或母體健康狀況不佳所致。常見流產原因:
- 胚胎染色體異常(佔大多數)
- 子宮構造異常(如子宮肌瘤、雙角子宮)
- 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
- 感染(如麻疹、弓形蟲)
- 生活壓力或過度勞累
建議懷孕前做好健康檢查,平時保持健康作息與均衡飲食,懷孕初期避免搬重物與劇烈運動,以及聽從醫師建議接種流感、麻疹等疫苗,並按照時程定期產檢。
Q:懷孕初期可以同房嗎?
許多夫妻會擔心懷孕初期性行為是否安全。事實上,只要孕婦無出血、子宮收縮等高風險徵兆,並非完全禁止,但需注意動作溫和、時間不宜過長,並避開壓迫腹部的姿勢。如有流產史或醫師建議避免,則應暫停性行為。
Q:懷孕初期可以運動嗎?
國健署表示,只要沒有流產徵兆或是醫師沒有禁止運動,懷孕期間都可持續運動。而懷孕期間孕媽咪體溫較高,運動時可穿舒適、透氣的服裝,鞋子包覆性、防滑性要好,運動的空間不要太過悶熱。
國健署建議,孕期適合的運動包括散步、游泳、孕婦瑜伽、有氧體操、慢跑等。如在孕前就有重訓的習慣,建議懷孕初期先暫緩,等滿3個月之後,再依身體狀況請教練安排合適的重訓內容。
Q:懷孕初期可以染髮或做美甲嗎?
不建議。國健署孕產婦關懷網站指出,可能懷孕或確知已懷孕婦女不得染髮、燙髮,並避免使用指甲油、去光水或指甲彩繪品。若非生活必須染燙頭髮,建議孕婦儘量避免,尤其在第一孕期(懷孕到第12週滿)會較保險。
參考資料: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網站、衛生福利部新聞稿、茂盛醫院
【延伸閱讀】
孕吐何時開始?為什麼會孕吐?孕吐怎麼辦?原因、時間及緩解方式
想懷孕「排卵期」要怎麼算?排卵期時該天天「行房」?醫:錯!「這個頻率」才最剛好
孕期感冒不能吃什麼藥?10種藥物恐有致畸風險!婦產科醫師教你懷孕用藥原則及5點注意事項
懷孕吃醬油,小孩會變黑?吃海鮮,寶寶易過敏?婦產科醫師解答診間常見的12大迷思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