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症不再心驚驚!及早治療 有效延緩退化 SPMS患者有望重啟正向人生

吳佩琪2025-05-05

又名「千面女郎症」的多發性硬化症(簡稱MS),除了好發族群以年輕女性為主之外,更以症狀多元化聞名。多發性硬化症病程複雜,部分患者罹病數年後,可能會由「復發-緩解型(簡稱RRMS)」轉為「次發-漸進型(簡稱SPMS)」,也就是進入失能狀況逐漸累積的情形,讓不少病友因此心生恐懼。

SPMS變化細微 患者較難自我察覺

「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對於醫師的臨床經驗與耐心,都是一大考驗!」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張振書,本身具有照顧多發性硬化症患者20多年的經驗,他提到當患者由RRMS進入SPMS時,病情發展會以認知功能退化為主,例如記憶力或執行力變差等。不過,這些變化較為細微,不像肢體動作那麼容易被發現,有些患者或醫師可能會疏忽,甚至因此延誤治療。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張振書主治醫師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張振書主治醫師

遵從醫囑治療 有效阻止病情惡化

過去曾有國外醫學研究指出,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平均罹病7年之後,病情可能會出現較顯著的變化,也就是從RRMS進展為SPMS階段;不過,根據國內臨床經驗來看,多數患者約在罹病10年左右,病情開始走下坡。對此,張振書醫師表示,多發性硬化症病程發展因人而異,過去國外醫界認為「沒有治療」的 RRMS患者,大約50%左右最終會轉為SPMS,而2021年相關醫學報導指出,遵從醫囑配合使用藥物的患者,大約18%會由RRMS進展為SPMS。「可見,順從醫囑是避免情病惡化的重要關鍵!」

規律檢查與追蹤 掌握病程進展

當患者從RRMS進入SPMS,會由症狀反覆發作的狀況,演變為神經持續性的退化,這也表示身體功能的衰退正在不斷進展之中。張振書醫師提醒,除了醫囑順從性較差的病友之外,經由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腦部白質、皮質有不正常顯影,或病灶率增加較快速的患者,以及EDSS量表評估結果較差者,都是演變為SPMS的高危險族群,一定要更加當心才行。

由於RRMS與SPMS的狀況完全不同,對患者健康的影響也不一樣,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改變治療方式」,對於剛進入SPMS階段的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張振書醫師表示,除了病友本身的警覺性之外,臨床上通常會建議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每年應接受一次核磁共振檢查,以及每半年進行一次EDSS量表評估,以確認病程進展的情況。

透過口服藥物 有效延緩患者退化速度

RRMS階段患者雖然可能出現肢體無力、僵硬、視力模糊等症狀,但透過藥物治療將發炎情況抑制下來之後,症狀就會有明顯改善,身體也能逐漸恢復正常;反觀已經進入SPMS階段的病友,卻可能因為記憶力、閱讀能力或專注能力變差等問題而影響工作效率,讓患者陷入困擾之中。此外,長期服藥對病患而言也易造成心理壓力,進而產生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

「目前多發性硬化症雖然尚無法治癒,但透過口服藥物治療,已可有效延緩SPMS患者神經退化的速度,避免病情快速走下坡!」張振書醫師解釋,SPMS階段病友治療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延緩神經退化與腦部萎縮的速度,而口服藥物能夠發揮非常不錯的效用。根據2024年歐洲醫學報告指出,只要患者配合醫囑服藥,不管在身體穩定性、認知功能退化速度、核磁共振上的病灶或EDSS量表評估結果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改善。

「多發性硬化症是需要長期服用藥物的疾病,尤其是已進入SPMS階段患者更要每天、規律的服藥,才有助於控制病情!」此外,張振書醫師進一步提到,針對多發性硬化症的病患,目前國外已研發出修復神經與保護神經等相關藥物,雖然還需經由臨床實驗與測試才能正式引進與廣泛使用,不過對於多發性硬化症患者而言,未來還是有機會出現新曙光!

多專科整合治療 改善患者身心症狀

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多樣化,需要多專科團隊整合治療,才能協助患者改善身心症狀,進而重拾健康生活。張振書醫師建議,病友務必與主治醫師密切配合,當身體出現任何異狀時應及時告之醫師,才有利於安排後續相關治療。例如,當負面情緒已困擾生活時,可轉介至身心科尋求協助,或藉由音樂治療、藝術治療來減輕病友的壓力。

除了醫療之外,臨床上也常會建議患者以運動來改善肢體僵硬或無力的問題,張振書醫師提醒,有些多發性硬化症病友因使用類固醇而造成骨質疏鬆等問題,因此不適合較為激烈的運動,建議可以選擇瑜伽、伸展與游泳等,較為和緩又能伸展到肢體的運動。再者,在飲食上應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並且多補充水分,才能達到調整免疫力的效用。此外,患者應避免生食,例如生魚片、生菜沙拉或半熟蛋等,同時不要隨便進補,以免影響免疫力。

只要好好配合醫囑治療,並且多加注意自身情況,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還是能夠迎向更健康的明天!

本衛教文章由東竹藥品協助提供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