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不是老人病!冠心病發作無分季節,40歲也可能發生...醫教你掌握4字口訣自救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是指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因為動脈硬化、血栓或痙攣而導致血流受阻,造成心肌缺氧或壞死的疾病。(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是指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因為動脈硬化、血栓或痙攣而導致血流受阻,造成心肌缺氧或壞死的疾病。(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陳宛欣 整理2025-05-12

冠心病是什麼?這些「胸痛」要注意
不只是冬天,夏天也可能讓你「心梗」倒下
為什麼年輕人也會得?這些生活習慣正在偷走你的心臟健康
預防從現在開始!吃、動、戒、減,打造健康心臟的四大習慣
冠心病發作怎麼辦?記住4字口訣「MONA」,搶救黃金1小時
心臟檢查有哪些?別怕「侵入性」,別讓遺憾先來

{DS}

根據衛福部2020年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高居第二位,僅次於癌症,奪走超過兩萬條寶貴生命。其中「冠心病(冠狀動脈心臟病)」更是常見於中壯年族群的沉默殺手,不僅可能造成劇烈胸痛,甚至導致猝死。台安醫院心臟外科醫師袁明琦醫師提醒,冠心病不是「老人才會得」的病,忙碌、熬夜、三高問題與不良生活習慣,都可能讓40歲左右的你提早陷入危機。

冠心病是什麼?這些「胸痛」要注意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是指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因為動脈硬化、血栓或痙攣而導致血流受阻,造成心肌缺氧或壞死的疾病。袁明琦醫師說,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心絞痛」,但並不只是單純的胸悶或壓迫感那麼簡單。

「病人會覺得左胸好像有東西壓著、燒著,疼痛會往下巴、肩膀、手臂延伸,嚴重的還會喘、冒冷汗,甚至以為是胃痛或牙痛,導致錯過就醫時機。」

如果血管阻塞程度嚴重,就會演變為「心肌梗塞」,這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不同部位的血管堵住,症狀也不同,有些人會胃痛、有些人則只有單純喘或疲憊,讓人難以察覺是心臟在出問題。

延伸閱讀:胸悶、心痛,是心肌梗塞嗎?3狀況教你自我判斷!醫公開:想預防,快避開4個「致命風險因子」

不只是冬天,夏天也可能讓你「心梗」倒下

許多人以為心肌梗塞只會在冬天發作,其實夏天也暗藏危機!冬季低溫讓血管收縮,加上熱食、酒精刺激、抽菸等習慣,容易誘發血管痙攣,特別是有三高、家族病史的人,風險更高。若血管痙攣的情形發生在心臟上,會造成心肌缺氧或梗塞,發生在腦血管上,就稱為腦中風

袁醫師舉例說:「像台灣人冬天吃麻辣鍋、喝點酒後又跑到外面抽菸吹風,很容易讓血管突然緊縮,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而在酷熱的夏天,高溫會導致大量流汗,使體內水分與電解質失衡,也會讓心臟負擔加重,進一步引發血管問題。「尤其是老人或已有心血管病史的人,夏天在戶外運動、掃墓、曬太陽都得特別小心。」

延伸閱讀:夏天也會「腦中風」!「這歲數」失能人數佔半數!醫師教你4招預防天熱腦中風

為什麼年輕人也會得?這些生活習慣正在偷走你的心臟健康

過去我們以為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但根據臨床經驗,越來越多年輕人也被冠心病悄悄盯上。原因很簡單,現代人壓力大、久坐少動、飲食油膩、經常熬夜又愛抽菸,這些都是「壞血管」的製造者。

尤其是三高族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特別容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一旦發炎或刺激,就可能導致血管堵塞。

「有位才45歲的上班族,常熬夜加班、早餐吃鹹酥雞、抽菸抽不停,某天突然左胸劇痛送急診,一檢查已經心肌梗塞,幸好搶救及時才撿回一命。」袁醫師感慨說,很多病人都等到發作才後悔,但冠心病是可以預防的。

預防從現在開始!吃、動、戒、減,打造健康心臟的四大習慣

冠心病的預防,並不難,關鍵是從生活中每一個小習慣做起:

  • 飲食清淡少油鹽:減少高脂、高糖、高鈉食物,多攝取蔬菜、水果與全穀類。
  •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五天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有助心肺功能與血液循環。但也要注意運動前後的身體水分、熱量,不宜過度操勞性運動,運動當下更應注意周圍空氣是否流通。
  • 戒菸限酒:香菸中的有害物質會直接損傷血管內皮,導致動脈硬化;酒精則可能增加血壓與心臟負荷。
  • 減壓放鬆:學會適度放鬆,例如深呼吸、冥想、與朋友聊天、聽音樂,避免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中。

「每年做一次健檢、定期追蹤心血管指標,才能早期發現異常,把握治療黃金期。」袁醫師補充。

冠心病發作怎麼辦?記住4字口訣「MONA」,搶救黃金1小時

即使預防能大幅降低風險,也無法百分百避免突發狀況。當病人是高危險族群或曾罹患心肌梗塞,當又懷疑自己或家人出現心絞痛或相關症狀時,務必先求救如撥打119,等待救護車來前的十至十五分鐘,在家可先透過變通的「MONA治療法」爭取黃金救援時間。

如先設法緩解劇烈的絞痛,讓患者靜坐或平躺於通風可吸取到新鮮空氣之處,保持冷靜,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服用舌下含片或阿斯匹靈以緩解症狀。同時,務必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M(Morphine,嗎啡):緩解疼痛、放鬆血管(家中無嗎啡可用強效止痛藥替代)

O(Oxygen,氧氣):讓血液維持含氧量(可打開窗戶、通風代替氧氣面罩)

N(NTG,舌下含片):放鬆血管、緩解胸痛(如無藥物可喝溫開水、熱湯等擴張血管)

A(Aspirin,阿斯匹靈):預防血栓形成、降低死亡率(如無藥可喝溫水協助血液流通)

根據研究,心肌梗塞的黃金搶救期是在「發作後1小時內」,把握時間、正確應對,能有效提高存活率。

心臟檢查有哪些?別怕「侵入性」,別讓遺憾先來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冠心病的診斷工具也越來越多元:

  • 心電圖與運動心電圖:了解心律與供氧情況
  • 心臟超音波:觀察心臟結構與功能
  • 心導管檢查:評估冠狀動脈阻塞程度(侵入性)
  • 核子醫學與心臟斷層掃描:清楚呈現血流與心肌壞死情況

「只要有胸悶、喘不過氣、或有家族史,建議主動做檢查,不要等到症狀明顯才後悔。」袁醫師提醒,心臟病不像感冒,沒有治癒期,只有管理期與預防期。

冠心病並不是一夕之間發作的疾病,它是長年累月不良生活累積而來的結果。如果有左胸痛或壓迫感、疲倦、喘不過氣、下巴、肩膀疼痛或冒冷汗等症狀,務必立即就醫。心臟是沉默但極度敏感的器官,只要用對方法、從日常開始改變,我們都可以遠離危機。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曾耀儀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延伸閱讀


字級100%